早期直立人
祿豐臘瑪古猿 在1980年4月9日,在云南祿豐縣東北9公里的石灰壩村首次發現世界上第一具臘瑪古猿頭骨化石,它生活在距今800萬年前。其體質特征是:下頜骨的齒弓與人類的齒弓相似,也是呈規則的拱形,張開的角度較大;下第三前臼齒類似現代人,呈過渡形式的雙尖型;祿豐臘瑪古猿的下犬齒、下門齒的齒冠較小較低,下臼齒齒冠較短寬,也與人類接近;而且祿豐臘瑪古猿的下頜骨已經縮短,嘴部不象猿類那樣明顯突出。這也顯示了祿豐臘瑪古猿是從猿演化到人的過渡形態。
晚期直立人
北京猿人頭蓋骨 1929年發現于北京房山縣周口店龍骨山,它的發現震動全球考古界??上н@件珍貴的標本在1941年遺失,至今下落不明。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約50萬年。這個化石的頭蓋骨低平,額向后傾,比猿人高。腦容量平均為1043ml大于猿人,牙齒較猿人弱小簡單,說明他們比猿人進步。但頭蓋骨較厚,眉脊粗壯,向前突出,面部較短,吻部前伸,牙齒比現代人粗大,說明他們保存有濃厚的原始形態。
藍田人頭骨 屬于直立人,發現于陜西藍田縣的公王嶺,化石有頭蓋骨、鼻骨、右上頜骨和三顆臼齒,同屬于一個成年人,可能是女性。這是其中的頭骨,可以看出頭蓋骨低平,額部明顯傾斜,眉脊骨粗壯,骨壁厚,腦量小,估計為780ml,嘴部向前突出,表現出較為原始的形態。在藍田人的化石層位中發現有大尖狀器、砍砸器、刮削器和石球等石器,我們這里展出的是其中的尖狀器和石片,這些石器僅經過簡單的錘擊就付諸使用。
南京湯山人頭骨 1993年在南京湯山發現的,距今35-40萬年的晚期直立人。南京人頭骨有晚期直立人的特征。
早期智人
馬壩人頭骨頂面 馬壩人化石為一頭骨的顱頂部分,包括額骨和部分頂骨,還保存了右眼眶和鼻骨的大部分,屬一中年男性個體。馬壩人眉嵴粗厚,眼眶后部明顯收縮,額骨比頂骨長,表現出和直立人類似的原始性狀特征。但它的顱骨骨壁較薄,顱穹窿較為隆起,腦量可能較大(估計超過北京人),具有智人的進步性。因而分類上可歸于早期智人,代表直立人轉變為早期智人的重要環節。
長陽人上頜骨 發現于湖北長陽縣土家族自治縣城西南45公里的鐘家灣附近,關老山南坡的一個海拔約1300米的洞穴里。洞穴高約2米,闊約6米,平面呈不規則狀。距今約10余萬年,故定名為“長陽人”。經鑒定,長陽人的上頜骨和牙齒比之北京猿人具有顯著的進步性質,頜的傾斜度沒有北京人的顯著,鼻棘較窄而靠前。同時也存在著原始特征,如鼻腔底壁不如現代人那樣凹,犬齒比較發達??傮w而言,長陽人較北京人要進步一些。伴生的動物化石有大熊貓、東方劍齒象、中國犀等。
丁村人 屬早期
智人。距今約12萬年。1953年發現于
山西襄汾丁村,以后在
汾河兩岸發現有二十幾處地點?;袑儆谝粋€十二、三歲少年的三枚牙齒和一個大約兩歲兒童的右頂骨化石。兩枚門齒齒冠舌面仍有明顯的舌面隆突和指狀突,但不如北京人的復雜,齒冠舌面均為中部低陷、呈鏟形,與現代
黃種人相接近。臼齒的咬合面的紋理也不如
北京人復雜,說明他們比北京人進步。丁村人使用的工具有砍砸器、石球、三棱大尖狀器、鶴嘴形厚尖狀器和刮削器。其中三棱大尖狀器和鶴嘴形厚尖狀器富有特色,個體均厚重,它們代表的是中國華北地區舊石器文化的另一個傳統。
晚期智人
山頂洞人頭骨 1930年發現于北京房山縣周口店龍骨山,以后經過數次發掘,發現了人類化石和一些文化遺物,時代為距今約1.8 萬年。發現的人類化石共八個個體,既有嬰兒,也有少年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。體質特征已接近現代人,腦量也達到1300-1500毫升,與現代人相一致。石器有砍砸器,加工方法與北京人相同。其中骨角器中的骨針是我國最早發現的舊石器時代縫紉工具。有的骨針直徑只有3.3毫米,上面鉆出細孔,技術已相當進步。此外,山頂洞人還出現了墓葬。在三具完整